央视纪录片《我从汉朝来》:做有根的中国人-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发布日期: 2015-10-10 00:00:00  
字体:[ | | ] 分享到:

   “历史对于现实来讲是超现实的存在。”纪录片导演徐欢这样说。
  在积攒了《故宫》、《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故宫100》、《china.瓷》等历史人文纪录片的拍摄经验后,徐欢以汉朝为目的地,再次出发。这就是观众在国庆期间的央视纪录频道看到的纪录片《我从汉朝来》。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基因,对于中国人来说,说“汉语”、写“汉字”、敬“好汉”就是这样。汉朝就像一个轴心时代,它的荣光深植于国人历史记忆,更成为破解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密码。
  从当代去往汉朝的路,已经被无数研究者和记录者走过。但这一次,徐欢走近的却是汉画像石。“汉朝人把自己的故事刻在石头上,这些刻有画像的石头大部分是地下墓室内壁的石材,他们用这种方式记录了自己的生活细节、生存状态。时间被凝固在上面,一面留存到今天。就像一部汉代的纪录片。”徐欢说。
  但是,刻在石头上的,除了鸿门宴这些中国人烂熟于心的典故,大多就是人们怎么祭祀祖先,怎么吃喝,怎么出门,孩子们怎么做游戏,男人打拳,女人恋爱……汉朝人好像跟现代人过日子的方式也差不多。然而在徐欢眼里,恰恰是这些琐碎平淡的生活细节,打通了中国人血脉里隐藏的时光隧道。
  “如果一个汉朝人穿越回来,发现这些人自称汉人、写汉字、说汉语,会不会觉得很有趣?而且,这里的男人也提倡英雄之气,只不过英雄多了一种类型叫‘小鲜肉’;这里的女人也像卓文君那样敢于追求爱情,只不过阻碍这份罗曼蒂克的力量发生了变化;这里的人都把家族和先人看得很重,但时空的阻隔让很多人只能把乡愁放在心里;这里的人也依然重视孩子的教育,只不过奥数和英语代替了‘礼乐射御书数’成为显学……”
  于是,纪录片《我从汉朝来》,以汉代重要的图像史料和文化遗产“汉画像石”作为核心线索,在3年间寻访百余处历史遗迹,用影像复原了汉画像石记述的历史事件,宴饮、劳作、家庭生活等各类场景和人物形象,甚至再现了先民想象中的神仙世界。
  历史之于现实的超现实意义,或许正在于它与现实之间宛如铜镜一般的映照关系。正如在《我从汉朝来》的《汉子的荣耀》一集中,曾用来显示孔武有力的男子制服,征战沙场的戎装铠甲,竟在千年后被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经历各异的爱好者成功“复活”。他们制作的对战类网络游戏,力图真实还原汉朝真实细节,向汉致敬的同时,也是圆了自己的英雄梦想。
  徐欢表示,拍摄这部纪录片最直接的目标,是让观众了解汉代人的真实,是用直抵肺腑的微观细节,来告诉今天的中国人,汉代的老祖宗到底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生活的精、气、神,这种生活的诗意和精彩,让观众深受感染,然后观众自然能够思索今天——我们需要在文化和生活中,做有根的中国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