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中提到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实也正是艺术职业教育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需要认真对待的“核心问题”。
《决定》中又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那么,什么是艺术职业教育当前正面对或正置身的“市场”,什么是艺术职业教育所期待获得的“资源配置”,什么又是艺术职业教育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的路径与方法?这是当前艺术职业教育实现创新发展必须正视、思考并且应提出对策的问题。教育虽不提“产业”,但不能不考虑“资源配置”,也不能不考虑培育懂产业、适应产业化生存的职业人。
正视社会需求的“两个满足”
当前的职业教育主要还是依靠从政府那里获得“资源配置”。而政府对于艺术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事实上十分重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政府作用的发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必然与市场“决定性作用”相向而行。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专论“职业教育”第六章就特别提到: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这里,对于艺术职业教育的市场“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满足”的“社会需求”中。一般来说,前一个“满足”主要是指“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后一个“满足”是针对“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
事实上,大部分艺术职业教育还未能认真思考如何以“两个满足”来引导办学取向。这是因为,艺术职业教育在长期、普泛化的办学中形成了一种“自洽”的规律,也就是由施教者传授技能同时传授“什么是好技能”的规律。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体现的不是受教者的就业之惑和就业之道,而是施教者的知识体系和传输策略。这也通常被视为某种事物发展的“程序内在化”。“教育”作为育人之道的“程序内在化”,在忽略社会需求时也难免被社会需求所忽略。近年来被教育主管部门因就业路径极其不畅而亮出“黄牌”的“前三甲”中,就有“音乐表演”专业。笔者了解,因对就业前景并不看好,不少艺术中专或高职已开始出现“生源荒”,而面对这种“生源荒”,有些施教者乃至办学者尚未认识到这是对“两个满足”的理解缺位,甚至还认为要一味地升格办学层次来吸引生源——这可能会在短期内吸引生源,但不是艺术职业教育有效发展的长效机制。
“以服务为宗旨”和“以就业为导向”
《规划纲要》中对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总体思路是: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所谓“服务宗旨”,就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在这里,“就业”是一个简洁、直观的目标,其本身意味着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需求,也意味着推动“就业者”民生的改善。与“就业为导向”相关联的,是提高就业者的质量。首先,这个“质量”在于具有“就业”针对性,在于艺术职业教育的受教者首先要有“业”可“就”;其次,这个“质量”在于受教者具有“就业”适应性,或者说具有应对“就业”的可塑性;第三,受教者的“质量”更体现为“就业”后的拓展性,即我们常说的不仅能“就业”还要能“创业”——拓展一番更大的事业。在《规划纲要》中,衡量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根本标准被表述为: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适应社会发展。实际上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发展”来谈“全面发展”,因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就同步于“社会发展”,人在追随“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使自己发展得更加“全面”些。
把握“全面深改”中的
“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为什么我们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思考艺术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根本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社会发展”。就一般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而言,我们所说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含“四个学会”和“三个统一”。“四个学会”即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三个统一”即专业知识学习和品德认知养成相统一,文化理论素养与社会实践能力相统一,促进全面发展和体现个性发展相统一。就具有特殊性的“艺术职业教育”而言,我们更应对“全面深改”进程中的“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有深刻把握。这便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所强调的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我们要注意政府将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文化艺术的从业者要关注并适应“办文化”主体的多样化;我们要注意文化企业将出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文化艺术的从业者要关注并适应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准提高的进程;我们要注意将有更多的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艺术的从业者要关注并适应“文化非营利组织”的创业机遇;我们要注意对外文化交流将进一步扩大,文化艺术的从业者要关注并适应到境外开拓市场的文化企业发展。
实际上,包括艺术职业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已经开始,就一般意义上来说,职业教育四个方面的改革强调:一是改革办学模式,主要是实行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办学体制,同时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二是改革培养模式,主要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从而拓宽毕业生继续升学的通道;三是改革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社会、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以基于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标准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建立与生产现场贴近的教学环境;四是改革评价模式,主要以检验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按照用人单位的标准来调适评价体系。与之相关,师资队伍“双师制”建设和学生评价“双证书”制度也势在必行。很显然,后三个方面的改革早在职业教育既有“存量”内部进行的,如果“存量”忽略“全面深改”的社会发展,将会感受到“改革办学模式”所涌现的“增量”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