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来源: 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发布日期: 2015-11-12 00:00:00  
字体:[ | | ] 分享到:

 

 

  11月5日下午,自治区文艺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暨《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召开,120余名文艺界代表参加座谈。


  与会作家、艺术家结合讲话精神和《意见》畅谈学习心得体会,他们纷纷表示,目前,文艺工作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措施更为有力,路径更为清晰,文艺工作者应该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遵循,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


 
  文学家要有济世情怀


  内蒙古文联副主席 尚贵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主旨鲜明,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境界高远,是今后我们国家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必须遵从的纲领,已经被广大作家、艺术家以及文学工作者奉为圭臬。


  文学有“兴观群怨”“文以载道”这两个文学主张,自提出以来,影响了我国过去2000多年的文学创作,时至今日,依然具有积极意义。前后观照,总书记关于文学作用的论述,既有与历史先贤一脉相承之处,又有他的独特理解,而且在表述上更为细致、明确、具体。


  作为一名作家,只有自觉地明确了文学的作用和它的重要性,你才能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总书记讲话以及《意见》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关于文学艺术的责任问题,即作家艺术家的责任问题。这个话题贯穿于讲话的全篇,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反复强调,语重心长。


  总书记讲话及《意见》中关于文学责任的论述,有一些关键词,时代、价值观、先觉、先行、人民、信仰、崇高、正气、美德、扎根人民、真善美等等,将之与上述文学文化先贤们的论述相比较,可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总书记的论述,更具战略眼光和济世情怀。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文学,如果沿着这个方向前行,伟大作品的产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在优质文化资源的深海里远航


  内蒙古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李树榕


  近年来,一些收视率不错的影视剧,故事编得不错、演员们演得也不错、服装化妆道具也设计得极为用心,但是,由于作品的主题思想不好,无视“历史正气、民族精神、社会美德”等正能量的价值观引导,很难打动人心。


  我们主张民族题材影视剧要探寻、开掘、遴选“为历史存正气”的优质文化资源,是因为文化繁荣决定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以及人生境界。

 
  回眸历史,我国的确出现过许多思想积极、境界高尚的影视剧,如1987年版的影视剧《西游记》,以及影视剧第一版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还有《闯关东》《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等等。其中既有丰厚的生活基础、深刻的哲学思考,也有正确的价值引导。这都是在优质文化资源中挖掘出来的。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优质文化资源呢?我们认为,编剧和导演首先要树立优质文化资源意识,深入认识影视剧当下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深入了解广大观众提升幸福指数的精神向往,深入剖析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深入研究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历史正气”的成因,最终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由此产生的剧本才可能助推历史题材影视剧在优质文化资源的深海里远航。

 


  作品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


  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 肖亦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我心中引起强烈共鸣和激荡,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尤其是听到“作品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时,更是怦然心动。近1年来我常想,作家的生命是什么?就应该是你的作品,你作品的生命质量决定了你文学的生命长度、深度和宽度。


  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写作,这需要坚守,更需要舍弃,需要耐得住寂寞以及许许多多的考验和诱惑。这不是一年两年三年五载的事情,需要一辈子的坚守。这就需要一辈子坚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记得40余年前的一个深秋,20刚出头的我在鄂尔多斯高原的沙漠公路上捡到过一株细小的白杨树,顺手栽在路边的沙漠脚下。40余年过去,它已经变成了一株苍苍老树。它象征着我走过的文学之路。这让我不断地叮嘱和提醒自己:记住,握紧时代给予你的笔,作品才是你的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的文艺现状时,讲到有高原缺高峰。醍醐灌顶之言,警醒我不能躺在获过什么奖的小格局之中,要有大出息,大气象。这需要从头来,从现在开始再打拼,争取在有生之年写出一些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的好作品,以不负自己一生的文学梦想和这个伟大的时代。

 


  文艺要植根于深厚土地


  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张树天


  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一直是我党文艺方针中最重要的方面。作为基层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把文艺服务对象的目标定在什么上,直接决定了文艺的内容选择、价值取向、创作方法、艺术形式。


  从2006年开始,内蒙古书协先后组织了“走进呼铁局”、“送春联下乡”、“放歌草原书写百姓”等活动30余次,与基层书法爱好者进行交流,为人民群众赠送书法作品,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欢迎。


  一个艺术家,只有站在彰显民族文化立场上,广之以历史传承,不惟笔墨技法,更多的体味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品格,其艺术作品自然生动有加,深邃厚重。一件艺术品,为什么会受到人们欢迎?为什么会千古流芳?任何艺术品之所以能够完美呈现给读者,都需要艺术品创造者的天生灵性、娴熟的技巧,还需要深厚的综合文化修养和悲悯的人文情怀。没有灵性的艺术就是沒有生命的艺术,没有植根于深厚土地的艺术是走不长远的艺术。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握时代脉搏、展现中华最强音,就应该把国家、时代、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创作出艺术水平高、思想内容健康、符合今天时代潮流、为广大人民群众乐意接受的艺术作品来。


  用作品奏响时代强音


  内蒙古翻译家协会副主席 海日寒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准确地概括了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文艺不仅仅是文化商品、娱乐工具,更是提升、净化和铸造时代心灵、民族品质和文化品格的精神家园。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然要具有为历史存大美的雄心壮志、广阔视野和博大胸怀。他们应顺应历史的潮流,站在时代制高点上,目极八荒,心游天地,将日月揽入怀中,倾听人民的心声,奏响时代的最强音,铸造民族文化的太阳。


  文艺工作者只有心中有信仰,才能淡泊明志、默默耕耘,向心中的圣殿艰难跋涉;只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创作的作品才能成为接地气、有人情、极具生活情趣又让人得到灵魂洗礼、心灵提升的好作品;只有在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中,在个性与普世价值的互通中,才能完成凤凰涅槃式的心灵超越。


  崇尚自然,恪守信义,践行开放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在蒙古族文艺中得到了集中体现,这些都是我们塑造中华美学的重要资源。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中华文艺一定会屹立于世界文艺之林,引领风骚,大放异彩。

 


  用画笔描绘社会的真善美


  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董从民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讲话精神指引和感召下,作为自治区文艺工作者中的一员,我亲眼目睹了全区各民族文艺家们深入基层、扎根生活、扎根人民、践行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


  今年7月到9月间,作为自治区文艺工作者中的一员,我参加了自治区文联组织的文艺工作者“种文化”志愿服务基层活动。我们一行先后到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阿尔山林场、乌兰浩特市,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额尔古纳市、扎赉诺尔矿区、根河林区等地,为广大基层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进行了文艺理论讲解、艺术实践辅导,并和学员们进行了文艺互动。因为十分具有贴近性,这些活动得到了广大基层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人民教师、一名绘画艺术工作者和协会工作的参与者,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和在这一精神指引下1年来的实践活动,我深深认识到:文艺工作者要认清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不能关起门来为艺术而艺术,为小圈子而艺术,对国家要有情怀,对社会更要有担当,要用手中的画笔描写社会的真善美,积极传播社会的正能量。

 


  在中华文化深厚积淀中汲取养分


  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刘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使我仿佛看到了蓝天和阳光,沐浴了春天的清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学习了讲话精神之后,我写了5万多字的学习心得笔记,18篇心得体会,已在区内外报刊上发表了蒙汉语共12篇文章。

 
  少数民族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学的存在、发展和繁荣,使我国文学更加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蒙古秘史》《江格尔》《格斯尔可汗传》三大著作具有世界影响,《黄金史》《蒙古源流》等历史文学以及尹湛纳希的长篇小说《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等鸿篇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要认识到少数民族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向更好明天。

  作为少数民族作家艺术家,我们应该在中华文化深厚积淀中汲取养分,更加深刻的挖掘自己民族的文化内涵,努力写出更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创作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学作品


  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 海德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以来,作为一名蒙古族作家,我脑海里总是萦绕着一个对自己的提问:草原上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作家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内蒙古的各民族一代又一代老作家把内蒙古的草原文学一步一步推向了中华大地,甚至推向了世界。而今天,这个重任落在我们这一代作家肩上。1年来,我一直在深深思考:我该怎么做?


  我出生的科尔沁草原有我童年的记忆和少年的梦幻,而从步入青年时代开始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工作、生活多年,在苍茫的草原和大漠上都留下了我为理想而奋斗的足迹。然而,生活永远不会重复,一个作家仅仅依靠自己以往的生活积累,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地深入生活,扎根生活,才能创作出富有时代特色而又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


  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我更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沉下心来,甘于寂寞,不浮躁、不媚俗、不为功利所迷惑,潜心创作,把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对人生命运的认知、对社会的认知、对民族的认知,融入进作品里,创作让读者动心,又能体现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更富有民族特色和草原文化符号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学作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