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从依赖自然资源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源和创新驱动转变,新时代旅游业的发展动能也逐渐从“二老”转向“四新”,即从“老天爷”留下的自然资源和“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向文创、资本、科技和人才。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人才是旅游业竞争力的核心构成。旅游业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关乎旅游公共服务的提升、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旅游服务品质的提升等多方面的工作。这一系列“事”终须“人为”,需要各类“旅游人才”来推动和实现。
重视旅游人才建设是新时代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自2009年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人次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新时代大众旅游、全域旅游呈现“出游高频化、需求品质化及旅游休闲化”等特征,旅游已经成为广大城乡居民非常普遍的消费选项,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新时期旅游人才建设不仅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国家旅游中长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将是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力量,对新时代主要社会矛盾的解决、实现旅游强国“三步走”战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历来重视旅游人才建设工作。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提出实现旅游强国的“三步走”战略,未来几年(2015-2020年),我国将从粗放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这种转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旅游人员素质提升,归根到底取决于专业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求实施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培养和开发旅游官产学研领域中的行政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2017年6月国家旅游局印发《“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十三五”期间的旅游人才发展目标和旅游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做出了具体部署。
新时代旅游发展对旅游人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继续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人才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时代,旅游需求侧和供给侧的一系列变化对旅游行政领导、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强化顺应新时代旅游发展需要的新型旅游人才建设。具体说来,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对旅游公共服务部门从业人员综合统筹和全面协调的业务能力要求更高;旅游新业态及旅游跨界融合发展背景下,迫切需要掌握旅游和其他相关领域知识的复合型、创新型经营管理人才;理论学术界还需紧跟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提升新时代旅游理论研究水平。
新时代旅游人才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旅游人才建设如何满足新时代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要求,需要厘清当前我国旅游人才建设的现状及主要矛盾。
旅游就业人员规模和素质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旅游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广泛、有序开展,就业人员素质不断提升,旅游人才的整体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2010年到2016年期间,旅游业在职人员培训总量从426.65万增加至474.5万人次,年均增长约1.8%。其中,岗位培训442.4万人次,成人学历教育32.2万人次。据统计,2015年旅游就业人口中具有一定能力和较高素质的旅游人才达670万,约占总旅游就业人口的24%,高素质旅游人才比例有较大增长。
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更受重视。近年来,无论是从院校数量还是在校生规模来看,我国旅游人才的培养更多地由中等职业院校转向高等院校。2010年到2016年期间,开设旅游系(专业)的高等旅游院校数量大幅增加,从967所增加至1690所,中等职业院校由1001所减少至924所。
复合型、创新型旅游人才培养有待强化。目前,旅游人才培养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伴随全域旅游的持续推进,旅游新业态的涌现,现有旅游人才无法满足新时代旅游发展的需要。随着旅游需求大众化、多元化、品质化等特征日益凸显,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科普研学等特色旅游产品和服务产品从无到有,不断走向成熟。新时代旅游人才建设工作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复合型、创新型旅游人才不足,尤其缺乏旅游新业态经营管理及旅游跨界融合人才,如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冰雪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旅游项目管理、旅游投融资、旅游目的地营销等方面的优秀人才。
严格落实国家旅游业发展“十三五”旅游和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围绕全域旅游和旅游新业态发展进行旅游人才培养,将成为新时代旅游人才建设工作的重点。
加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研讨,培养精通全域旅游及旅游新业态发展业务的新型行政领导干部。随着全域旅游在全国的深入推进,旅游业的综合性、行业关联性等特征愈加凸显,给人民一个美好旅游体验早已是不单靠旅游行政部门一家就能做好的事情,需要联合农业、文化、林业、文物、海洋、体育、中医药、交通、民航等部门,共同制定及落实全域旅游及“旅游 ”战略的相关政策及规划,完善重大旅游决策的相关部委联合会商制度。因此,旅游行政领导干部迫切需要及时“充电”,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讨。
充分发挥旅游企业人才使用和培养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鼓励和支持旅游新业态及旅游跨界融合等新型人才培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成立自己的研究部门,发挥企业在旅游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旅游企业与院校合作,吸纳农业、海洋、体育、文化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推进实施旅游新业态行业领军人物计划,培养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旅游新业态发展骨干力量。
养一批专注于中国本土旅游基础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专家学者,加强涵盖大众旅游、全域旅游、旅游新业态及旅游跨界融合发展等内容的新时代旅游发展理论建设。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集中各行各业专家学者力量,探讨对于新时代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基础理论问题,引导旅游研究工作者参与产业发展实践,抓住新时代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所提供的试验田,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
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旅游人才建设工作的合作网络体系,加大乡村贫困地区旅游人才建设的扶持。在加大行政部门、旅游企业、学研机构各领域对应新型旅游人才的培养,满足新时代旅游发展需求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官产学研人才流通机制,鼓励行政部门、旅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构建起新时代旅游人才建设工作的系统网络。在新型旅游人才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帮扶贫困及边远地区的旅游人才建设。鼓励官产学研旅游人才走进贫困地区,进行旅游技能培训,推动乡村旅游建设,提升旅游扶贫功效。(刘祥艳)